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“华为:我有鸿蒙系统,还有住房租赁!”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,希望对您有帮助:
解决方案1:
华为鸿蒙系统自6月2号发布后,在国内的热度依然居高不下。一方面鸿蒙背靠华为,影响力辐射各行各业巨大;另一方面鸿蒙系统是国产自研操作系统,国人寄希望于鸿蒙系统能够打破国外操作系统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,一举一动备受瞩目。
鸿蒙系统的横空出世,引起社会各界的万众瞩目。华为除了鸿蒙系统,值得注意的是,其还有住房租赁。
01
6月,上海青浦区的华为研发中心的产业用地区域将全面动工,这一项目运营主体是华为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,经营半导体设计、开发、销售及售后服务。
比起华为去年近9000亿元的销售额,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去年261.5亿元的销售额,只能算是华为众多业务中的“小菜”,海思目前尚在发展,销售额上自然比不过,但上海青浦区华为研发中心的项目得到了华为相当大的重视。
项目分为两个区块:一是华为研发中心,选址位于金泽镇西岑社区,规划面积约2400亩(一期已出让1420亩),建筑面积160万方,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,其中土建投资200亿,设备投资200亿,计划导入3—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,主要建设5g芯片、高端服务器等开发、测试和试验基地,以建设世界范围内最为领先的科技研发园区为目标,努力打造“现代经典建筑博物馆”。
预计导入3-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,整个规模足以和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的总部相媲美。大规模的科研人员背后,是上海的研发中心未来将成为华为海思半导体研发设计总部、无线网总部、物联网总部,但是华为为什么选择在上海青浦区建设研发中心呢?
一方面,上海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,便于华为招揽人才。据悉,华为和高校是互相吸引的,上海青浦区的华为研发中心落地了,复旦大学创新学院也将落地在华为研发中心周边区域。
另一方面,2020年上海共成交19块租赁用地,其中16块由上海地产集团、上海浦发集团、上海张江集团、上海城投集团等市属或区属国企收获,而剩下的3块,就是华为拿下的青浦朱家角镇的3宗租赁住房用地。按照规划,这里或许就是华为人才公寓的所在地,用于解决华为员工的住房问题。
其实,这并非华为第一次涉足住房租赁领域。
为了留住人才,华为放弃了房价高企的深圳,搬到东莞松山湖。不仅如此,为了保障员工住房,华为在东莞拿下了仅用于定向建设人才住房的商住用地至少15宗,总占地面积约98.8万平方米。
华为的“去深圳化”因素之一,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房价,从集团不断的拿地策略来看,华为一直在为抵御高房价、留住人才做努力。
就连华为这样每年创造很高产值、员工待遇不错、还可以拿到租赁用地的企业,也要担心因为高房价而造成的人才流失问题,其他企业想要留住人才是难上加难。
02
不久前,互联网大厂房补一事引起热议。
在北京的互联网大厂为了留住人设置了租房补贴,有了大厂的房补加持,就能实现“租房自由”了吗?答案是否定的,这是好心,却可能办成了坏事。
字节跳动的补贴范围是:距离办公地点步行 30 分钟以内,或者骑自行车、地铁 20 分钟以内,以地图截图为准。
快手的补贴范围是:距离公司直线距离在约 3 公里以内,同时列出了一份参考小区名单。
为什么要划定范围?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。
在房东、中介、租客的生态链条里,看到的是高收入的大厂青年为了房补被困在了30分钟的距离里,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:划定范围内的房租,蹭蹭蹭就往上涨了。比如,中关村很破旧的散发着霉味的一居室,月租金差不多也要 7000 元起步。
大厂员工只能放弃租房补贴,租到更远的地方去——毕竟,这样才可以租到室内空间稍微好一些的一居室。
在这场追逐房租的游戏里,互联网企业承担更高昂的成本招聘人才,年轻人明面上享受了房补却交纳了本不应该涨价的房租,想进大厂的年轻人则被迫在没有房补的情况下承担了高昂的房租。
在房补的背后,是各互联网大厂为留住人才做努力,但最后的福利落到了房东的口袋。同理,华为选择去深圳化,一边在抵御高房价,一边在为留住人才做努力。
或许,有实力的企业、产业园、地方国企和联合起来搞租赁住房,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,但是这种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,建成的租赁住房还比较少,一时间无法解决人才居住需求。另外,租售同权不能落实,人才若想要长住,考虑到结婚生子早晚还是需买房,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 如今,倒是可以观望雄安未来可能开展的试验,毕竟雄安的规划更像是为进驻的国企、央企人员服务的,内部也有可能规划大量租赁住房,甚至以租赁住房为主流,雄安是否能开辟一条新路出来仍有待验证。